【要聞概覽】
QFII:投資熱情不減首周調研5家公司
同洲電子控股股東質押股份接近警戒線
安妮股份、兆日科技、我武生物、信威集團、雄韜股份股東拋大宗交易減持計劃
濱江集團控股股東增持公司超500萬股
萬科A:重組相關工作正常推進繼續(xù)停牌
人民日報三問外儲連降:目前運作空間仍很大
打爆空頭,離岸人民幣較日內低點漲約1100點
美股V型走勢收漲歐股跌,油價盤中暴跌近7%創(chuàng)12年新低
劉鶴:每一次危機都意味著金融監(jiān)管失敗
公募基金規(guī)模破7.2萬億去年偏股型混基受益最佳
【盤前必讀】
當國人的關注點都在證監(jiān)會的“熔斷”是股災3.0的罪魁禍首時,有沒人注意到:全球股市同樣出現哀鴻遍野,歐美股市在長達“六年”上漲之后顯出“萎靡不振”的態(tài)勢了呢?從技術面來看,美股“道瓊斯指數”(歐股月線走勢趨同),可能在2016~2017年間見頂。下一次“全球股災2.0”禍根極有可能是來自:新興國家經濟體的“硬著陸”,和中東局勢、亞太地區(qū)的戰(zhàn)略不平衡所共同集中引發(fā)。那作為普通投資者,我們該怎么辦呢?博覽研究員分析認為,2016年市場的空間會收窄,而且波段特點會比較明顯,策略上,投資者除了2016年要繼續(xù)“去杠桿”操作之外,“降低股市投資份額”,同時適當增加現金類、黃金類資產比重。
【重磅解讀】
離岸人民幣日內瘋漲 央行大招打爆空頭
在經歷連續(xù)大幅貶值后,人民幣出現罕見的大幅升值。今日人民幣對美元一改往日頹勢,大幅升值,截至北京時間晚間21點,離岸人民幣對美元盤中暴漲794點,一度升破6.6。同時香港銀行間拆借利率狂飆至有記錄以來最高水平。
點評:中國央行在離岸市場的人民幣保衛(wèi)戰(zhàn)中通過中資大行大量買入離岸人民幣,在挫敗套利交易的同時逼空。中資銀行在中國央行的授意下對外匯市場進行干預,中資大行選擇持有而非拋售人民幣。這是掐死即期和遠期套利通道之后逼空策略。
人民日報三問外儲連降:目前運作空間仍很大
外匯儲備連續(xù)下降引發(fā)市場諸多擔憂。根據中國央行日前披露的數據,截至去年12月末,中國外匯儲備再度縮水1079.22億美元,創(chuàng)史上最大降幅。去年,中國外儲累計減少5126.6億美元,也創(chuàng)下有紀錄以來年內最大降幅。
點評:
人民日報1月11日刊文援引專家觀點解讀了“‘縮水’原因是什么”、“未來趨勢怎么走”、“對外貿有何影響”三大問題。
專家表示,目前外儲縮水原因主要是由資本外流所致,而且短期內資本外流的情況難以改變。
但外儲“瘦身”不代表中國外儲會“彈盡糧絕”,而此前央行減少干預也不代表會容忍以順周期和加杠桿行為為主要特征的投機勢力。我國外儲的合適規(guī)模在1.5萬億美元左右,目前運作空間仍很大,足夠在必要時支撐匯率穩(wěn)定。
專家表示,如果把這件事情管住的話,外匯儲備每年下降的速度應該低于5000億美元,今年更要死守3萬億美元。如果這個事情能穩(wěn)住,同時匯率能穩(wěn)定的話,對實體經濟的穩(wěn)定,對股市的穩(wěn)定將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專家還表示,短期內市場存在外儲下降和人民幣貶值的趨勢,這將利好出口企業(yè)。但由于我國加工貿易占有一定的比例,對于來料加工的企業(yè),其進口成本也將因人民幣貶值而上升,令出口的價值優(yōu)勢打了折扣。總體來看,外儲下降、人民幣貶值對外貿的影響是中性的。
【熱點概念精選】
新能源車銷售火爆,扶持政策不斷加碼
1月11日從工信部獲悉,2015年12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生產9.98萬輛,同比增長3倍。2015年累計生產新能源汽車37.90萬輛,同比增長4倍。無獨有偶,今日北京傳出消息,新能源車指標相應增加并且不再進行搖號。
點評:2015年以來,我國針對新能源車的扶持政策可謂是“層出不窮”。據不完全統(tǒng)計,中央和各部門共推出了17項國家級政策,包括出臺了“十三五”期間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對新能源車船免征車船稅,以及印發(fā)《關于加快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等。作為“十三五”的開局之年,新能源汽車將在2016年出現更大規(guī)模的增長,和傳統(tǒng)燃油汽車市場呈現完全不同的走勢,中國車市也將由此進入徹底轉型的重要歷史時期。隨著多項利好政策的落地,新能源汽車繼續(xù)保持高速增長,2016銷量有望達到45萬輛,增速達80%。
生物傳感器或顛覆疾病診斷 概念股望站上風口
據參考消息網援引香港《明報》11日報道,日本研發(fā)出準確度高的診療感應器,只要呼一口氣就可判斷用戶是否患癌或糖尿病等疾病。這款感應器由日本國立物質與材料研究機構聯(lián)同NEC、住友精化、大坂大學和瑞士精密儀器公司開發(fā)。感應器為一片數厘米見方的小晶片,裝嵌特制薄膜。只要向薄膜呼氣,感應器便會分析氣體內的化學物質,確認有否患上癌癥等疾病的特征,判斷患病可能性,并將診斷結果傳送至智能手機或電腦,供醫(yī)護人員參考。感應器已大致完成開發(fā),將于2022年全面推出市場。專家期望感應器可與智能手機等裝置結合,讓普羅大眾隨時作自我診斷,及早發(fā)現健康問題以減輕醫(yī)療開支。
點評:據統(tǒng)計,2010年全球生物傳感器市場銷售額突破了100億美元,預計2020年將達到225億美元。其中臨床檢驗占44.9%,家庭診斷20.2%,環(huán)境監(jiān)測14.3%,實驗室10.7%,工業(yè)過程6.6%,生化反恐3.3%。但我國目前生物傳感器產品的國際市場份額不到10%。隨著智能時代的到來,科技巨頭紛紛涉足生物傳感技術,相關概念股有望分享這次科技盛宴。相關公司:美達股份、三諾生物、漢威電子。
(來源:分級基金網)
中商情報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 “來源:***(非中商情報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3、征稿:中商情報網面向全國征集創(chuàng)業(yè)、財經、產業(yè)等原創(chuàng)稿件,并為創(chuàng)業(yè)者創(chuàng)業(yè)項目、產品、人物提供免費報道!中商創(chuàng)業(yè)交流QQ群:174995163 482217341
相關事宜請聯(lián)系:0755-82095014 郵箱:editor@askci.com